福建用户提问:5G牌照发放,产业加快布局,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?
四川用户提问: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,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?
河南用户提问:节能环保资金缺乏,企业承受能力有限,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?
2025年上半年,我国通信业运行基本平稳。其中,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9055亿元,同比增长1%;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1867亿GB,同比增长16.4%。移动互联网已深度渗透中国社会经济肌理,成为驱动数字转型、重塑产业格局的核心力量。历经功能机到智能机的迭代、4G到5G的跃
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,我国通信业运行基本平稳。其中,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9055亿元,同比增长1%;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1867亿GB,同比增长16.4%。
移动互联网是指移动通信终端与互联网相结合,通过速率较高的移动网络,用户可以在移动状态下随时、随地访问 Internet 以获取信息,使用商务、娱乐等各种网络服务。它以移动网络作为接入网络,包括三个要素:移动终端、移动网络和应用服务。移动互联网应用涵盖了新闻浏览、在线搜索、在线聊天、移动网游、手机电视、在线阅读、网络社区、收听及下载音乐等多种形式。
移动互联网已深度渗透中国社会经济肌理,成为驱动数字转型、重塑产业格局的核心力量。历经功能机到智能机的迭代、4G到5G的跃升,行业正从“流量红利时代”迈向“价值深耕时代”。当前,5G基站的规模化建设、AI大模型的场景化落地、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,共同推动移动互联网从“连接人与信息”向“连接人与服务、人与产业”延伸。
QuestMobile数据显示,截止到2024年9月,中国移动互联网月度活跃用户达到12.44亿,同比增长1.7%,其中,一线、新一线、二线城市活跃用户呈现出强势反弹的态势,同比净增超过5000万,用户占比分别达到9.8%、18.5%、19.7%。
这背后,一方面是数字基础设施稳步发展,截止到2024年8月,5G基站数达到404.2万个,5G用户数达到9.7亿。另一方面,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持续加深,早在2023年底,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的占比分别达到81.3%、18.7%,显示出产业转型升级的数字动能非常强劲。
此外,2024年,在生成式AI的助力下,线上线下一体化应用蓬勃发展,创造出了内容、实物、服务等“多元消费模式”,以及数十种创新性的消费场景。k8凯发官网这不仅持续增加了用户使用黏性,还推动了用户线上消费能力提升。截止到2024年9月,移动互联网全网用户月人均使用时长达到164.7小时,同比增加了4.3%。
据中研产业研究院《2025-203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发展趋势与创新策略分析报告》分析:
移动互联网技术体系正经历从“引进吸收”到“自主创新”的跨越。核心技术层面,国产芯片、操作系统、数据库等基础软硬件逐步打破海外垄断,形成“底层技术-核心产品-场景应用”的完整链条;新兴技术层面,5G与AI、云计算、物联网的融合催生新业态,如AR/VR重构内容交互、车联网重塑出行体验、远程医疗突破时空限制。技术创新不再局限于单一领域,而是呈现“多技术交叉赋能”特征,例如AI大模型通过移动终端实现“端侧推理”,使智能语音助手、个性化推荐等服务步入“认知智能”阶段。
移动互联网行业呈现“平台型巨头+垂直领域独角兽”的竞争格局。头部互联网企业通过“操作系统+超级App+生态服务”构建护城河,覆盖社交、电商、文娱等核心场景,同时向企业服务、智慧城市等To B领域渗透;垂直赛道则涌现一批“专精特新”玩家,例如专注本地生活的社区团购平台、深耕银发经济的适老化应用、聚焦产业数字化的SaaS服务商,通过差异化定位填补市场空白。
值得注意的是,跨界融合成为新趋势,手机厂商、运营商、传统企业纷纷布局移动互联网,例如手机品牌通过自带应用商店构建流量入口,运营商依托5G网络推出云游戏、AR眼镜等新型终端服务,打破“纯互联网企业”的边界垄断。
传统商业模式以“免费使用+广告变现”“增值服务付费”为主,例如搜索引擎通过竞价排名盈利、视频平台依赖会员订阅与贴片广告。当前,盈利模式向“生态化、场景化、服务化”延伸:
服务型变现:本地生活平台通过“到店核销+佣金抽成”打通线上线下,例如外卖平台从餐饮拓展至生鲜、药品配送,形成“高频带低频”的服务网络;
内容型变现:知识付费、直播打赏、虚拟偶像等模式崛起,内容创作者通过私域流量运营实现“粉丝经济”转化,例如知识平台推出“课程订阅+社群服务”组合产品;
数据型变现:企业服务领域,移动互联网平台通过数据分析为传统行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,例如电商平台向中小商家开放用户画像、供应链管理工具,实现“数据即服务”(DaaS)。
早期商业模式聚焦“连接供需双方”,例如电商连接卖家与买家、网约车连接司机与乘客;当前生态体系呈现“多角色共生”特征,平台作为核心枢纽,整合内容方、服务方、硬件方、开发者等多元主体,构建“价值共创、利益共享”的网络。例如,短视频平台开放API接口,允许第三方开发者接入特效工具、电商插件,同时联合MCN机构、品牌方打造“内容创作-流量分发-商业变现”的完整链条;智能硬件生态则通过“终端+系统+应用”闭环,将手机、手表、智能家居等设备互联互通,实现用户数据与服务的跨场景流转。
移动互联网正从C端消费场景向B端产业场景渗透,推动制造业、农业、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。在工业领域,通过“移动终端+工业APP+物联网传感器”实现设备远程监控、生产流程优化,例如工程机械企业通过手机APP实时监测设备运行数据,提供预测性维护服务;在农业领域,移动应用连接农户与市场,实现农产品溯源、精准种植、电商销售一体化,例如“直播助农”通过短视频平台直接对接消费者,减少中间环节损耗;在服务业领域,移动支付与SaaS系统结合,使餐饮、零售等行业实现“收银-库存-会员”全流程数字化管理,提升运营效率。
技术变革、需求升级与政策引导的三重共振,正在重塑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底层逻辑。当流量红利见顶与技术创新突破形成“历史交汇”,商业模式的进化不再是简单的“模式复制”,而是“技术适配、场景创新、生态协同”的系统工程。这一过程中,行业既面临数据安全、反垄断等合规挑战,也孕育着AI原生应用、元宇宙社交、产业数字化等新机遇,如何在“监管红线”与“创新边界”之间找到平衡,将决定企业在下一轮竞争中的生态位。
想要了解更多移动互联网行业详情分析,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《2025-203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发展趋势与创新策略分析报告》。
3000+细分行业研究报告500+专家研究员决策智囊库1000000+行业数据洞察市场365+全球热点每日决策内参